首页
ag666安全吗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栏目分类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ag666安全吗 > 新闻动态 > 抗战时期的国际和平医院,条件艰苦,医生做手术用煤油灯照明_伤员_工作_白求恩

抗战时期的国际和平医院,条件艰苦,医生做手术用煤油灯照明_伤员_工作_白求恩

发布日期:2025-06-25 19:39    点击次数:117

一张记录往昔的老照片,唤醒了幽藏在岁月深处的回忆。

透过老照片所承载的故事,彰显了它们的独特魅力,使那些随着时间渐渐模糊的记忆重新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一个热衷于收集、整理并分享老照片的博主。今天想要与大家分享一组珍贵的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摄影师所拍摄的历史照片。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吧!

1944年,加拿大-美国国际和平医院。这座医院在战争的岁月中为成千上万的中国伤员提供了生命的希望。

展开剩余74%

加拿大-美国国际和平医院,亦被称作国际和平医院,起初是八路军的后方医院第二所。自1937年11月起,它被扩建为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并由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亲自创建和参与运作。印度援华的友人柯棣华担任医院的第一任院长。可悲的是,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不幸在执行任务中牺牲。此后,这所医院也被称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以传承他的伟大精神。

国际和平医院的创办者白求恩,为了救助更多的伤员,牺牲了自己,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英雄。

1944年,镜头捕捉到了国际和平医院的忙碌一幕,展现了无数医生和护士在这片土地上默默奉献的身影。

在1944年,国际和平医院内,医护人员穿梭于一间间简陋的窑洞中,倾尽全力为伤员提供治疗。

记录下这一瞬间的合影,展现了在艰辛条件下工作的国际和平医院的医护团队,他们的坚定眼神闪耀了希望之光。

1944年,这里的年轻护士们在医院里忙碌的身影,成为了这个医院人性光辉的象征。

那时的国际和平医院,除了照料伤员,还在不断寻找希望的破碎边缘。他们每一天都要忍受超过16小时的长时间工作,面对极其艰苦的环境:穿着粗糙棉衣,居住在简陋的窑洞或茅草屋内,仅以小米为主食。然而,正是这样无畏的精神,使他们成功地救治了诸多八路军战士。

1944年,医院内一位年轻的护士正在专注地为两位正在进行手术的医生提供灯光照明。从这张照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艰苦工作的情形有多么不易。

笔者感言:

在抗日战争的岁月里,八路军面临严重的缺医少药的困境,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所医院,许多伤员得以重见生机,幸存下来。读完这组老照片,大家有什么感想呢?欢迎在评论区与我分享你的意见和看法,期待看到你们精彩的观点。

发布于:天津市